
过年回不了家,
少了亲朋好友寒暄热闹,
也少了往来拜年的压力。
东妹前几天趁着开工前买了张《水门桥》的票,
径直走向电影院。

罗致瑞老人佩戴“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”纪念章。
每思祖国金汤固,便忆英雄铁甲寒。
战争的背后,是一条条普通而鲜活的生命,
永远倒在异国他乡。
为什么战旗美如画?是英雄的鲜血染红了她。

电影《长津湖之水门桥》片段
走进罗致瑞老人的故事,
你会更明白,
我们的幸福生活,都是先辈拿命换来的。
抗美援朝战争爆发不久,罗致瑞就接到通知,要求她立刻赶赴齐齐哈尔市,到原第42军政治部秘书处报到。罗致瑞报到后,接到了一通电话,电话那头正是彭德怀元帅。
入朝前,所有人一律不准携带有中国、志愿军等相关字样的物品,“茶缸上有中文的都要拿刀挖掉,哪怕秃噜袖子都不能把中文显示出来。”罗致瑞当时是副排级,裤子边上刚好有一条红的,代表她是军官,不能让敌人在战场上总想抓她。
在抗美援朝战争期间,罗致瑞是原第42军军长吴瑞林的专职文书。据罗致瑞老人及其家属回忆,当时的战场形势千变万化,在抗美援朝战争第一次战役中,原第42军奉命以主力进到长津以南,阻止东线“联合国军”部队经长津迂回江界,保证西线志愿军主力进行反击作战,原第42军125师则配合原第38军行动。原第42军当时只有抗日战争时期缴获的日军武器——三八式步枪、92式步兵炮,和装备先进的敌军差距悬殊。11月4日,美陆战第一师带着几十辆坦克冲入真兴里,吴瑞林一声令下,山谷里的志愿军战士们同时起爆炸药,遮天蔽日的尘土瞬间将十多辆坦克掩埋在土下。见到此景,美军以为原第42军有新式武器,步军一时被吓得暂缓了攻击,但天上仍有敌机在持续攻击。在敌众我寡、武器落后的情况下,原第42军全体战士抱着“革命精神一定要压倒敌人”的决心,喊出了“革命精神加炸药”的口号,将炸药作为攻击敌人的主要武器,在黄草岭连续奋战13个昼夜,顶住了美军和南朝鲜军的轮番猛烈进攻,完成了阻击任务,共歼敌2700余人。抗美援朝战争期间,原第42军共战斗了八百多天,于1952年11月奉命驻扎在广东惠州。

罗致瑞老人及其女儿宋琳向工作人员讲述抗美援朝战争事迹
在抗美援朝第一次战役后,为发展战役胜利,志愿军领导人决定采取侧后迂回结合正面进攻的战法,其中,原第42军负责外层迂回任务,在最外层掩护兄弟部队的同时继续行进。行进到长津湖一带时,敌人的先头部队仍在后面追击着罗致瑞所在部队,天上的敌机不断轰炸,山地上的冰和雪被敌人的炮火炸融了又凝结。罗致瑞和战友们打了多天的仗,又累又困,在一座小雪山头,突然见到一群兵,趴在雪地里,一看,才知道是原第9兵团的战友们,上来了!
在这零下二十多度的地方,原第9兵团的战友们身上仅穿着单薄的棉衣,有的戴着大盖帽。在雪壕里,还有几个战士,如冰雕一样地趴着。他们的大盖帽下塞着一条毛巾,呼啸的寒风不时地掀动着毛巾边,露出他们的两耳、脖子,都是紫黑色的!他们如同冰雕一样,一点动静也没有……“我们以为他们都牺牲了!战场上的冻伤是很致命的!”敌人的火力射过来,罗致瑞和战友们的机枪早就被打坏了,可他们却听见身边传来了机枪声……机枪的火光是从那几个已被冻成冰雕的战友群中射出来的!那大盖帽下,扬着志愿军战士不屈的头颅!
以至于美军师长后来回忆道:“如果中国人也拥有先进的武器,我们绝不可能走出长津湖……”

去年,罗致瑞老人在电视上看到了电影《长津湖》的预告片,当看到冰雕连的英烈们在雪地中舍生忘死严守阵地时,老人家流着泪说:“敬爱的战友们,我们每年的冬天,都会向着北方,对你们敬礼!我们坚持了72年了!你们永远活在我们的心上!你们永远活在祖国人民的心中!”抗美援朝战争期间,罗致瑞老人随部队参加了第一至第四次战役。现在,罗致瑞老人家中依然保留着抗美援朝纪念章、参战简介图。据罗致瑞老人的女儿宋琳回忆,他们家包括母亲在内,共有7名直系亲属参与了抗美援朝战争,还有两位亲人牺牲在了长津湖战役中。受家人的影响,宋琳在部队整整工作了12年,曾就职于原第42军干部处下属单位,一家人共经历了原第42军18位军长的领导。
年轻时的罗致瑞老人
宋琳的丈夫赵伟光出生在朝鲜,他的父母也是志愿军干部。他的母亲在生下他后就重新上了战场,一位平安南道的朝鲜老奶奶主动帮忙照顾他,用面糊糊将他养活了。为了纪念中朝人民的伟大和光荣,他的父母给他起名叫赵伟光。一直以来,宋琳和赵伟光一家都怀念着这位老奶奶,怀念着在抗美援朝中帮助过他们一家的战友们。 
罗致瑞老人家中至今贴着其在抗美援朝战争中的简介图

致敬英雄,珍惜一切,
守护祖国,吾辈自强!
来源:惠城区退役军人服务中心、东江传媒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