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首页 > 惠州国防教育基地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> 龙门

白芒坑红色革命遗址

白芒坑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基本情况

     白芒坑革命老区地处龙门、河源、博罗三县交汇处,属桂山西面山脉,北靠桂山、河源新丰江水库、万绿湖,东与水东陂森林公园和水东陂水库相连,环境优美,民风淳朴,具有优良革命传统。从抗日解放战争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,经历了抗日战争、解放战争时期的磨难,白芒坑革命的圣火从未熄灭,战士们前仆后继,为中国革命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和牺牲。



白芒坑红四师师部旧址

       白芒坑革命旧址位于龙门县平陵镇山下村白芒坑村,该村松龄围民居时为中国红军第四师师部旧址、粤赣湘边纵队东江第三支队司令部旧址。松龄围民居三堂四横,门前建有禾坪及池塘,是清代客家围屋建筑,现保存完好。该建筑坐东南向西北,总面阔55米,通进深26.4米,占地面积约1500平方米。为弘扬革命精神,激励后人,龙门县人民政府在松龄围左侧一口古井旁竖了一块石碑,碑上刻“红军井遗址”,另外还竖立有徐向前元帅雕塑等。  



       1925年,叶剑英奉命协助张民达师长,率领国民革命军第二师参加东征时,两次经过白芒坑,并在白芒坑铲头坳地段击溃林虎叛军,为东征胜利奠定基础。1927年广州起义后,由叶镛、徐向前等领导的红四师从广州花县出发,抵达龙门县城,驻扎龙门休整。当年12月27日,红四师离开龙门过平陵,在白芒坑休整,红四师官兵夜宿该村的松龄围。红四师休整数日,向广大村民宣传红军的革命方针和宗旨,奠定白芒坑村民追随共产党参与革命的精神基础。休整完毕后,红四师开拔至河源,最后在海丰与红二师胜利会师。后来的边纵官兵将原来红四师开凿的水井修建命名为“红军井”,作为纪念。抗日战争期间,白芒坑办起民众抗日学校,组成中共白芒坑党小组,开展抗日宣传与斗争。解放战争时期,白芒坑依旧是当地革命活跃地带,曾组织多次反击国民党“清剿”的行动并最终取得胜利。据统计,新中国成立前,该村原有220人,其中有33人参加革命队伍,有12位村民献出宝贵生命。


上一篇:没有了!

下一篇:没有了!